(资料图)
今年56岁的刘爱红,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,相继被评为“亭湖好人”“盐城好人”“江苏好人”。在亭湖区南洋镇兴隆村,刘爱红早已“出名”,她30多年如一日,毫无怨言地悉心照顾年迈患病公婆的事迹常常被乡亲们夸赞,她用点滴的付出和长久的坚持,谱写孝老爱亲的感人乐章。
来到刘爱红家,走进她公公婆婆的房间,不管床铺还是桌子,都收拾得干净整洁,没有任何异味。坐在轮椅上的婆婆,衣服得体整洁,头发纹丝不乱。97岁的公公拄着拐杖坐在一旁,提到儿媳妇,脸上便露出赞许和幸福的神情。“这么多年,虽然很苦很累,但看到两位老人能够安享晚年,心中很欣慰。”刘爱红说。
1986年,刘爱红嫁到兴隆村,与该村村民袁志亚结为夫妻,婚后与年近古稀的公婆一起生活。刘爱红的公公袁东山是一名抗战老兵,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斗十余场,轻伤多次、重伤4次。在一次战斗中,袁东山的左大腿被子弹击中,形成贯穿伤,就此落下了病根。婆婆张贵英身体一直不好,属于智力二级伤残,常年要人照料。而丈夫忙于种地、打工,一个大家庭的琐碎事全落在刘爱红一人身上。尽管家境不富裕,但是好在家庭关系融洽,在刘爱红和丈夫的辛勤劳作下,日子越来越有盼头。
然而天有不测风云,2014年,袁志亚的大哥因车祸不幸去世。本就身体不好的婆婆因伤心过度病情加重,生活无法自理,公公年事已高,遭受突然的打击,导致旧疾复发,无法下地行走。“二老放心,从结婚那天起,我就把你们当成父母看待。只要我不倒下,肯定把你们服侍好照顾好。”刘爱红毅然挑起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,她掷地有声的承诺让两位老人在悲痛之余感到一丝欣慰。
伺候瘫痪老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喂饭、洗澡、翻身、按摩等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刘爱红却从没说过厌烦。做饭,也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,变着花样做各种好吃的,这么多年来,刘爱红每天如此。随着刘爱红婆婆病情的发展,现在连家里人都不认识了,但刘爱红总是一口一声“妈”亲热地叫着。有几次,婆婆病情告危,刘爱红坚持不放弃,日夜守在老人床前,在她耐心细致照顾下,老人身体奇迹般地逐渐好转。
“我现在很少回娘家了,每次回去探望父母,都是当天去当天回,从没过夜,为的就是夜间能够及时照顾公公婆婆。”刘爱红说,照顾公婆是她应尽的义务。为了不让婆婆感到孤独寂寞,她有空就陪婆婆拉家常。婆婆夜里3个多小时就需要小便一次,为了照顾婆婆,刘爱红夜里常常不能熟睡。婆婆生褥疮,她定时给婆婆上药,不怕脏不嫌烦。
“不简单!这么多年任劳任怨服侍公婆。”“这个儿媳比闺女还贴心哩!”刘爱红多年如一日孝顺公婆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兴隆村的群众,在兴隆村,提到刘爱红,村民们无不点头称赞。
孝心有起点,却没有终点。刘爱红用她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位普通妇女孝老爱亲的博大情怀,践行着新时代向上向善的文明风气,她的精神和品质是新时代乡风文明的生动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