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楼市回暖,很多人萌生了换房的念头,于是“卖旧”成了首要问题。前几天,有朋友跟我吐槽:自己家住的房子,地段很好,户型有点小毛病但不耽误住,想置换一下,却发现二手房价没有涨过通胀。
上一个市场周期里,跑不赢通胀的房子,在沈阳不算少数,今天咱们就分析一下,这样的房子有什么共性,以便在这一轮购房中,能够有更清晰的思路。
说说沈阳都有谁,跑输了大盘?
(相关资料图)
开篇所说的朋友,他的房子是位于和平区一环核心的明城新北市,近地铁、近商圈,房龄10年,按理说,正是“风华正茂”的好时候,可是,当年单价近8000元的房子,如今挂牌单价只有1.1万左右。
要知道,和平区一环内,稍微带一个单学区的老破小,超30年房龄那种,单价都在1.1万左右,所以,这位朋友的房子,不仅没有跑赢大盘,还没有跑赢区域。
此时可能会有人说,老城区道路狭窄,居住体验感差,溢价率低属于正常,其实不然,即便是在风头正劲、寸土寸金的浑南奥体板块,依然有SR那种涨不赢大盘的项目存在。
要么是没怎么涨,要么就是涨了又跌回去了,这些房子差哪了?
低溢价盘,差哪了?
复盘这些涨幅一般的小区,再回到现在的视角来看,其实很容易得出启发,避免踩坑。
一是产品。所谓鞋子舒不舒服,只有脚知道。前面提到的两个比较典型的低溢价小区,户型上都有缺角、南北不通透、暗卫……等明显的问题。最近几年,住宅产品品质是在逐年提升的,这种明显脱离轨道的产品,不涨价也在情理之中。
二是区域。沈阳主城范围内,大东、沈河的溢价能力本身就比较弱,这与区域、产业以及各方面配套的强弱都有关联。如果区位本身不好,再加上没有强配套、品质也不突出,甚至会赔钱。
当然,这里说赔钱不是低于买入价格,而是连贷款利率都没涨出来。
三是价格。简单的说,别站岗、别透支。近几年的一些新项目,备案价确实比较高,2019年皇姑一环高层新房价格在1.8万/㎡,且不是能享受皇姑区最热门的学校的区域。虽然产品、品质、品牌都还不错,周边的生活配套也不缺,但现在看整体溢价能力只能算是一般。
当然,高位站岗这事儿,谁都没能独善其身,即便是新市府板块,经过这一轮的价格回调,市场被打回原形,即便现在“账面”有溢价,接盘的人也少之又少。
四是品牌。沈阳住宅商品化近30年,品牌效应十分突出,通常,同一板块内,五大开的项目溢价率往往能甩“马路对面”的小开项目好几圈,但这仅限于同一板块比较,不要“唯品牌论”。
还有,不要迷信地铁盘,沈阳到目前仅开通4条地铁线路,能到的地方有限,但地铁周边小区人员混杂影响溢价倒是真的,芝麻还是西瓜,要考虑清楚。
以前的沈阳人,总说买房无技巧,全靠买得早。但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期里,整个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次大变革。有人幸运踩对周期选对项目赚得朋满钵满,有人却后悔当年贪了小便宜选了涨也涨不动、卖也卖不掉的房子。
谁都不能预见未来,但我们至少应该从过往周期中吸取教训,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节奏,才不会后悔。